一個思念的季節,在春夏秋冬不停變換著的四季裡,
思念著台灣現在應該是晴朗的艷陽天,綠意盎然的百花盛開,
想念家鄉的美食油然而生,回憶以前每次回員林老家,
總是會先去吃一碗沙茶乾麵與四神湯,我被這種深沉的滋味吸引。
那不是龍蝦、不是魚翅、不是咬下驚奇卻倏忽即逝的美味,
是最平凡的小吃,是咀嚼時平淡,
卻在下咽後在唇齒五臟間遊走回盪的甘美。
更有一股屬於回憶的滋味。
今天我參考格友:Cutie @ Fun Kitchen之吃、喝、玩、樂生活誌
chhubietupang - 隨便吃麵條(想像是桿麵的味道)
我沒有她的香菇素沙茶醬和香椿醬,但是我有一罐法寶,
「台灣沙茶醬之父」,牛頭牌沙茶醬,
呵呵。。我頓時感到很驕傲耶!
我自製擀麵,這麵條口感超Q滑,
比外售的麵條好吃,而且方法超簡單,
只要秉持3:1的原則,幾乎都會成功不會失敗。
3就是麵粉的份量比率,1是水的份量比率。
不過這次擀麵的水,我是用鮮奶代替,
完成後一整個可口好吃。
傑西老師可是讚聲連連。
麵條材料(2人份):
1 cup中筋麵粉 250 ml
鮮奶 80~85 ml (看麵糊的溼度再增減少許)
1/2 teaspoon鹽
1顆雞蛋 (可加可不加)
作法:
取一鍋放入麵粉、加入鹽、雞蛋,攪拌均勻,
然後再慢慢地加入鮮奶,分次加入。
( 加入雞蛋可以讓面麵Q,而且添加風味)
將均勻的麵粉用手搓揉至光滑表面,
要搓揉到整個盆子都乾淨喔!
蓋上鍋蓋或濕布靜置30分鐘。(不能少於20分鐘)
將發酵好的麵糰再次搓揉, 分成一小坨一小坨 ,
分後開始擀,我沒有木桿棒,我用光滑玻璃罐代替擀麵皮,
擀的時候要先在板子上灑一點麵粉這樣比較不會沾黏。
擀好的麵皮折疊,摺疊時適量的撒一點麵粉,防止沾黏在一起。
然後用刀子切成一樣的大小。
最後切好的麵條,再放入麵粉稍微攪拌一下,
讓麵條沾上粉後,用篩網過篩一下,把多餘的麵粉抖掉就完成了。
拌麵醬材料:
2 大匙牛頭牌沙茶醬
1大匙辣椒醬
1小茶匙醬油
1小茶匙白醋
2瓣蒜末
拌麵配菜:
4根西洋芹切條段
1顆甜椒切條段
1根胡蘿蔔切細段
3根青蔥切段
作法:
取一大鍋加水、少許橄欖油、少許鹽,煮滾後,
放進拌麵配菜川燙(青蔥不要放),大約一分鐘撈起放入深鍋置旁。
原鍋的水繼續大火煮滾後放入麵條,攪拌一下,
麵條不要沾黏鍋底,再注入冷水後,
再煮沸後一分鐘試麵條是否熟後可關火,
撈起瀝乾水分放入拌麵配菜鍋一起。
取一杯放入所有的拌麵醬材料,攪拌均勻後,
倒入麵條與配菜鍋,放入青蔥拌勻後即可盛盤享用。
常有人說繪畫和音樂需放入感情方能令人感動,我想菜餚也是如此。
我細細咀嚼,這自製的家鄉口味的拌麵及回想著家鄉回憶,
在我口中緩緩散開,將這份悸動鮮活地保存在我心中。